《明朝那些事儿》读后感

发布日期: 2023-05-12

《明朝那些事儿》是一套令我印象深刻的书,作者明月当年对明王朝这段辉煌却又有些遗憾的历史作了详细描写,他幽默的笔触让人不仅读来轻松,还发人深省。

从朱元璋建国以来,明朝对华夏大地作出了很大的贡献:郑和七次下西洋、编著《永乐大典》、抗倭援朝战争……明朝的崛起,令人赞叹不已;阉党乱政、农民起义、崇祯自缢……明朝的衰弱,令人扼腕叹息。

《明朝那些事儿》从朱元璋出生开始写起,到永乐大帝夺位的“靖难之役”结束为止,叙述了明朝最艰苦卓绝的开国过程。书中的故事精彩纷呈,朱元璋PK陈友谅,朱元璋铲除张士诚,徐达、常遇春乘胜破北元,朱元璋、陈友谅太湖大决战……更有明朝最大的谜团——永乐夺位、建文帝失踪的靖难之役;朱元璋手下的大将常遇春为推翻元朝建立明朝,立下赫赫战功。历史上的常遇春,不但骁勇善战,还很喜欢打头阵,是不折不扣的大英雄。但是常遇春有一个致命的弱点——喜爱杀降。在一次战斗中,常遇春、徐达战胜了陈友谅,俘获了三千战俘。常遇春非但没有善待战俘,还将这三千战俘直接活埋,这一举动,彻底激怒了陈友谅,当然,这也给朱元璋带了不少麻烦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他甚至改变了历史,因为他让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大决战时间提前。

作为一部史书,《明朝那些事儿》不但不枯燥,反而很有趣。作者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去写历史,用现代人的眼光去审视历史,让我们能轻松读懂明史。

抗倭名将戚继光是我十分景仰的,在嘉靖年间,浙江一带倭寇(日本人)横行,戚继光被调任浙江,抗击倭寇。虽然明军屡战屡捷,但在实战上,戚继光发现军队缺乏训练,便向朝廷提出练兵的请求,最后得到批准。有一天,戚继光无意中见到了义乌矿工与永康矿工打架的局面,几万人群殴,勇猛异常,他惊呼道:“如有此一旅,可抵三军!”便立即在义乌招募了4000人组成一支军队,这便是后来赫赫有名的“戚家军”。戚继光对这支军队加强训练,并带领这样一支劲旅所向披靡,成功击败倭寇,安定了浙江的局面。

这样一位名将,令人钦佩,明朝皇帝中也有一位出色的人物,那就是永乐皇帝朱棣。朱棣的一生传奇多彩,他即位后五次北征蒙古,并迁都北京,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定都北京,天子御边的汉人皇帝。更令他闻名世界的是郑和下西洋,前后共七次之多,让中国与更多的国家建立了友谊。明成祖朱棣还率学士们编著了近4亿字的巨著《永乐大典》,这对历史的影响意义非凡。由此可见,朱棣堪称是位功绩累累的君主。

皇帝中另一位出彩的人物是明孝宗朱祐樘,他重用贤良、铲除奸佞,提倡直言进谏。所以,他统治的时期是明朝历史上经济繁荣、人民安居乐业的时期,被称为“弘治中兴”。

我带着好奇心去搜索了作者当年明月的资料,惊讶地发现,他5岁时买了一本《上下五千年》,到他上中学前,居然把这本书读了整整十二遍!他后来继续研读《二十四史》、《资治通鉴》,并从此爱上了明史的人物,等他成年后他某一天突发奇想,想把脑海中关于明朝的那些故事用轻松幽默的现代语言写出来,让人们能够轻松地读懂明朝。他是这样想的,也是这样做的,于是,我们看到了这整整160多万字的长篇巨著。

历史书写从以前的古典文学,到后来的严肃文学,再到通俗文学,最后发展成现在“铲史官”这种图文并茂的历史讲述,不但是新媒体时代的一种新要求,也是新媒体时代读者们的一种新需求,标志着对历史的书写也走入一个全新的时代。